网站首页 > 夜宵秘方> 文章内容

比砒霜毒百倍!大排档里的这种「美食」吃一颗就可能丧命!

※发布时间:2017-5-11 12:53:1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海蛳螺”,也叫麦螺、白螺、割香螺、小黄螺等,学名织纹螺。它含有河豚毒素,一般的烹调温度很难将其,至今没有特效药。卫生部明确:“海蛳螺”,也叫麦螺、白螺、割香螺、小黄螺等,学名织纹螺。它含有河豚毒素,一般的烹调温度很难将其,至今没有特效药。卫生部明确:

  目前,临海市场监管局会同该市消保委,已在市场公告栏及消费监督站公告和织纹螺的图片,告知经营者和广大群众织纹螺的危害性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普及织纹螺中毒的预防和处理知识。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农贸市场举办方应当履行查验、报告等义务。市民如发现商贩经销织纹螺,请及时向市监部门举报,举报电线。

  广东是沿海大省,海鲜是居民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螺蛳是流行的食材之一。在广东吃货们的餐桌上,炒螺蛳、灼螺蛳、螺蛳煮的汤、加螺蛳肉的粥水等等都是常见菜式。那么,你认识哪些是织纹螺吗?

  记者询问了10位市民,竟然没有一人表示自己能够辨认织纹螺,其中只有2个人模糊地描述出织纹螺是“尖头的”,“表面有一条条的凸纹”。而且,他们全都以为织纹螺是专指一种螺蛳。记者在广州市海珠区一家“×江海鲜”向服务员问起织纹螺时,其也表示“不认识,店里没卖过这种螺”。

  在水产市场上,出售的螺蛳种类很多,有海螺、田螺、香螺、辣螺、扁螺以及海瓜子等十多种螺类,却没人能说出织纹螺到底是哪种。

  事实上,织纹螺根本不是专指某一种螺蛳,而是一个大类。据统计,织纹螺科全世界约有400种,中国沿海有多达60余种。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蛳螺、麦螺或白螺等,我国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织纹螺的外形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

  据统计,织纹螺科全世界约有400种,中国沿海有多达60余种。表面有螺肋和纵肋,常交织成格子状或布纹状而得名“织纹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素萍介绍,常见的海瓜子的确属于织纹螺。织纹螺本身无毒,以鱼类、其它动物腐烂的尸体为食,同时还会一些藻类以及有机碎屑维持自身。

  △七种织纹螺吃了可能中毒(注:纵肋织纹螺北方俗称“海瓜子”,与南京俗称的“海瓜子”并非同一种)

  近年来,由于邻近海域恶化和有毒赤潮的频繁发生,导致有毒藻类的产生和海洋动物的死亡,织纹螺食用了鱼类和其它动物的有毒尸体后,胃内常残留和积蓄毒素“河鲀素”。

  在浙江、福建沿海地区,织纹螺被认为味道鲜美,有一定的受众。每年春夏季是割香螺最多的时候,不少人是特地冲着它去的。

  老板并不明目张胆销售,只有遇上熟客才会拿出来,朋友介绍朋友,然后一起相约去吃,价格大概是100元一份,做法以葱油为主。

  吃的客人都有侥幸猎奇心理,认为中毒的概率不会轮到自己头上。这些朋友,每一个都知道吃割香螺的危害,也相对有经验,有一套清洗烧煮的方法。也知道吃完之后一旦嘴巴发麻,赶紧跑医院。

  “有一次吃完,嘴巴发麻,吓得我一晚上没睡好。”记者的一位吃过的朋友说,后来才发现,可能是辣椒放太多了。

  早在2012年,卫生部就发公告称: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口唇及手指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据相关统计,2002年5月、2004年6月和2005年5月在福建省罗源、宁德、莆田、福安和厦门等地先后发生多起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有数十人中毒,其中3人不治身亡;浙江省历年来也曾有数百人食用织纹螺中毒,23人死亡的记录。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以来,我国共报道织纹螺中毒事件55起,中毒人数433人,其中48人死亡。

  专家,如果食用织纹螺后,短时间内出现恶痛,唇、牙龈、舌头周围刺痛、等中毒初期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说明情况接受救治。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