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食菜谱> 文章内容

梅州:粤菜师傅工程促进城乡劳动者高质量就业

※发布时间:2019-2-6 14:06:5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1月8日,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中国报道《创新中国》栏目承办的“‘粤菜师傅’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中央、省、市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广东省梅州市,深入了解梅州市“粤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相结合,全力推进实施粤菜师傅培育、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行动三项行动计划,促进城乡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据介绍,梅州市实施产业化发展,把“粤菜师傅”工程到“文化+产业”,实施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涌现出厨师华丽转型升级到厨具产业、大埔“粤菜师傅”工程孵化器、小食文化形成标准化等典型工作,粤菜师傅创新高涨,创业致富氛围浓。

  梅州努力形成“一村一菜”的乡村产业化发展格局,同时扶持农民开办具有农家乐特色的美食名店。梅州市梅县区玉水村,全村有 610 户村民,其中 80%以上的家庭有村民外出做厨,年薪二十万元以上的厨师达百人以上,东至上海、西至甘肃、北至,遍布全国27个省份,更涌现了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果木牛排之父-郭开杨”和“中国创艺菜领军人物-郭科”两师徒。

  为了更好地传承玉水厨乡文化,擦亮厨乡品牌,该村将“楚壮堂”打造成厨乡文化展馆。展馆融入了玉水村地域文化、人文特色、历史沿革、厨乡文化等元素,设“村情大事记”“厨乡起源”“名厨风采”“厨乡规划”等多块展区,致力打造一个独具“厨乡”特色的文化展馆。目前,展馆已建成。

  目前梅县区已全面启动了“客家菜师傅工程·十个一系列活动”,深度挖掘梅县区客家菜师傅人才、推广创新菜品,做好客家菜师傅乡土人范冰冰与王学兵才培养、激励、实践和输出,探索以人才振兴带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发展新。

  大埔县通过小吃产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打造了10000多平方米的“大埔小吃城”作为“大埔小吃”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已成为“大埔小吃”的生产研发、再就业孵化。目前,已进驻企业94家,创业带动就业311人,成功挂牌“大埔小吃”企业有56家,2018年已开培训班5期,培训大埔小吃制作人才150人,合格1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7人)。

  发展大埔小吃文化,人才是关键。利用大埔小吃文化城的平台,通过与县人社部门,职业学校等部门的合作,聘相关人士挖掘、整理、撰写大埔小吃文稿,编写大埔小吃技能培训教材,推广“赞粄”大埔小吃品牌。聘请县烹饪协会会员作为大埔小吃培训理论教师,小吃制作能人教授制作技术,每天上完理论课后,立即指导实际操作,手把手教,反复,大埔小吃城师傅现场制作传授技术,直到们学会为止。培训完成后,有志于创业的人员可以按照三统一(统一店面标准,工艺制作标准和质量标准)的要求,加盟“赞粄”大埔小吃这一特色品牌,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钟祥波在2017年4月12日至5月16日参加了大埔瑞锦职业培训学校大埔小吃培训班第三期培训,当年9月便在梅州市梅江区开大埔小吃品牌店。

  构建“客家菜师傅培养、绿色农家乐旅游、特色产品产销”等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打造一个”是指打造“客家菜师傅”乡土人才培养,该选址玉水村委会,以“客家菜师傅”乡土人才培养工程为切入点,聘请一批名师、名厨,建设集交流平台、展示窗口、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传承创新,培育高素质客家菜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建立“名村带名厨,名厨带名徒,名徒成名厨”的良性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创建于2008年,位于梅州农业学校校内,是以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梅州农业学校为主体,与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合作创建的国家级,是彰显梅州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国家级名片。

  建设产教研推广相结合,显著。教师在教学培训同时,致力于客家饮食文化研究推广,收集整理、挖掘出一大批客家菜,主编出版梅州第一本客家菜谱《客家菜大全》,并参与编写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粤菜教材》。陈钢文大师撰写的论文《客家菜形成与发展》《继承、发展、创新客家菜》分别被评为全国厨师节优秀论文,并被中国饮食文化论坛选用。服务梅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文化特别是客家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先后研发创新客家菜新菜品20多种,如山珍水磨瓤豆腐、五谷焖浸藏香肉、五指毛桃河田鸡、汽腾焖煨五香鸭、秘制酱香猪前脚、玉米三丝烩鱼卷、八宝猪肚炖盐鸡、娘酒三宝酱牛尾等。

  10年来,客家饮食文化,发挥窗口作用,培养客家菜师傅及后备人才等责任,引入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常设,实现基协(企)双方双向、资源共享,强化教学实训、研发推广、技能竞赛、培训考证、鉴赏普及等功能,引领和带动学校、、行业办学和服务水平提升。近几年,共培养全日制毕业生达3000多人,其中家庭经济贫困人数占15%,共组织社会培训达3000人次,其中农村人口,农家乐从业者,餐饮食店从业者占90%,为梅州市精准脱贫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融媒记者雷爱侠)

  1月25日无人机拍摄的2019年陕州地坑院主题文化灯会会场。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主会场,共布设96组灯组,将传统彩灯与现代光源相结合,突出陕州地坑院文化元素和猪年生肖元素,彰显当地民俗文化,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觉享受。

  近日,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台品樱花茶园里的樱花进入花期,陆续绽放的樱花和茶园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近年来,随着大天鹅国家级自然区的设立和当地村民生态意识的提高,来此越冬的大天鹅数量逐年增多,荣成已经成为知名的大天鹅越冬栖息地。近年来,随着大天鹅国家级自然区的设立和当地村民生态意识的提高,来此越冬的大天鹅数量逐年增多,荣成已经成为知名的大天鹅越冬栖息地。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孙强研究员与刘真研究员、张洪钧研究员合作,三个研究团队经过三年努力,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成功构建了世界首例核心节律基因BMAL1敲除猕猴模型。

  1月23日,福州水系巡查队员周海平在检查设备后签到。为便于群众监督水系综合治理成效、培养爱河护河意识,近日,福建省福州市在市区试点布设“水系智慧公示牌”,实时监测并公示水质pH、溶解氧、浊度等参数,并展示水系治理、河长制工作、科普知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