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食菜谱> 文章内容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战国策

※发布时间:2016-5-17 12:00:5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战国策》铺排纵恣的文学特色

  《战国策》杂记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前460一前220)。它敷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战国策》原本“相糅莒”,又有多种名称,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成33篇,定为现名。它的作者已难以确考,一般认为它并非一人一时所著,大约是战国、秦汉期间的人纂集史料编辑而成的。就史学价值而言,《战国策》因其有不少“增饰非实”之辞,似不如《左传》、《国语》更加信实可靠;但从文学角度观之,自有其独到的特色。(转于自考365)

  《战国策》多记纵横家言,“纵横之学,本于古者行人之官。观春秋之辞命,列国大夫,聘问诸侯,出使专对,盖欲文其言以达旨而已。至战国而抵掌揣摩,腾说以取富贵,其辞敷张而扬厉,变其本而加恢奇焉,不可谓非行人辞命之极也”(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因此形成了以下三个方面显著的表现特征。

  (一)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左传》的行人辞令,往往是外交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多注意合乎礼节和言语的优雅巧妙。《战国策》多记叙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其主要目的是要听者信服自己的说法,所以往往大肆敷张道理,营造气势,因此造就了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始将连横》(《秦策》一)游说秦惠王的那段说辞,逐层铺排,先说秦国的地理优势,铺叙西、北、南、东四方;次说秦国国富兵强,分说田、民、战车、兵士、沃野、蓄积诸项;最后以“称帝”的前景撼动对方,而历数君王、士民、车骑、兵法各种有利条件。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语词排偶,辩丽宏富。再如《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齐策》一)的一段:

  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齐车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锥矢,战如,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渤海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

  (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赵策四),赵遭秦侵,求救于齐国,齐要求赵太后送她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质,才肯出兵救助。太后不允,了许多大臣的劝谏,并:“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在此种情形下,触龙请见,太后自然心有怒气。但是见面后,触龙先以问安的家常话开场,全不及长安君之事。接着说起自己最疼爱小儿子舒祺,想在未死之前把他托付给太后,让他进王宫做卫士。这样,话题自然而然转到老疼孩子上来。触龙继续说,我觉得您在儿子长安君和女儿燕后之间,更疼爱女儿。赵太后自然不会认同。谈话至此,赵太后已不知不觉进了触龙的。于是,触龙便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纲领,忆述燕后出嫁时赵太后的正确态度,以顺其心;再分说真的爱子就应该让儿子为国建功以利于他以后即位监国的道理。这就使赵太后心悦诚服,答应送长安君到齐国为质。触龙的这番说辞,就是抓住赵太后的心理,其情,导引其理,迂曲委婉,一步步自己所要达成的目的。

  (三)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战国之时,“世主之能识议论者寡”(《吕氏春秋·遇合》),策士游说必须浅显易懂,明白晓畅。于是,说辞中经常运用比喻和寓言,就成为《战国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如《庄辛说楚襄王》。

  使用寓言说事,也是《战国策》常用的手法。如《齐策》三的《孟尝君将入秦》。

  《战国策》中这类巧妙比喻和寓言故事极多,仅为人熟知者,比喻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驱群羊攻猛虎”、“抱薪救火”、“危于累卵”、“轻于鸿毛,重于丘山”等等,寓言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等,这些比喻和寓言的使用,不仅令事理明白如画,也使文章形象生动,饶有趣味而富于文采。

  免责申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中华考试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中华考试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