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食品安全> 文章内容

食品添加剂及相关检测行业标准利好天然产品

※发布时间:2018-11-25 18:01:54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7月初,卫生部公布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此前2个月,还曾出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而在此期间,卫生部还公布了多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的食品添加剂。业内人士认为,卫生部不断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将加速行业整合,有利于行业中规模企业的,但也给复合添加剂生产商带来了潜在。不过,因政策变化给行业带来的震荡,却使食品检测行业业务量剧增,商机突显。

  “这是我们今年第5次接受抽检了,差不多一个月就要被不同部门检查一次。”连云港东泰食品配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振喜虽然早有准备,但是仍然对今年以来频繁的检查感到有些疲惫。

  抽检来自不同的部门,有中央部委,有地方部门,也有行业主管部门。作为一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接受如此高的检查频率让周振喜明显感受到:国家对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空前重视和管理上不断加大的力度。

  “其实,我国的食品添加剂行业界上并不落后,相反,很多类产品主要用来出口,界上占有重要,行业标准也不比世界上其他国家低。”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介绍,行业协会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食品添加剂产量在71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1%,产品销售额约720亿元,同比增长12.5%,出口创汇约32亿美元。

  “生产工艺简单的品种,这几年都发展迅速。”周振喜解释,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善于模仿,一家企业产品好销,许多企业都会跟进。

  32亿美元约合200亿元人民币,这也意味着国内食品添加剂出口额占整个行业销售额的近四分之一。“国外出于降低生产污染的需要,将一部分食品添加剂生产转移给中国,导致国内一些品种产量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柠檬酸。”周振喜介绍,国内一些出口食品添加剂的行业标准甚至比国外还高。

  根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年消费柠檬酸60万吨,中国生产27万吨,出口20万吨,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中国木糖、木糖醇年产3万吨,出口1万多吨,占世界贸易量50%以上,是世界第一出口国。另外,中国糖精年产量2.5万吨左右,出口1万多吨,占世界贸易量的50%以上。“中国还有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出口是由于资源优势,比如磷酸盐。”周振喜补充。

  提起食品添加剂行业的整顿和今年以来出台的政策,天旭天然色素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召杰颇有感触:“总体来说,大企业都欢迎更严格一些的标准。”从严治理食品添加剂的,郭召杰认为对他所从事的天然色素的生产有利,因为相对于合成的产品,天然产品的市场正在逐渐扩大。

  “刚刚公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在大米问题上引发争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郭召杰解释,在5月份公布的这一标准中,大米被允许使用3种添加剂,此事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一些专家认为,大米从来不需要使用添加剂,新标准竟然允许往天然大米中放添加剂,这可能助长企业错误的研究方向,损害消费者健康。

  “ 大米添加剂 这样的事例说明,人们渴望吃到天然的食品,这是一种趋势。”郭召杰举例说,目前食品色素中姜素开始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而柠檬黄的使用开始减少,就是因为姜素是一种天然色素。目前天然色素中使用量最大的,一个是姜素,一个是辣椒红色素。

  行业人士认为,最近出台的政策将对行业起到整肃作用,那些不合规范的“夫妻店”“小作坊”企业将逐渐退出市场。“今年四五月份开始,色素行业的一些小作坊就已经开始停止生产。”郭召杰表示,如果市场是不规范的竞争,他的企业竞争不过这些小作坊。

  目前国内成规模的色素生产企业有数百家,而个体作坊的数量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以上。“有规模的色素生产企业,一般产值都在两三千万元以上,而一些小作坊,一年做两三百万元的业务也就够了,他们违规,成本低,容易换阵地。”郭召杰介绍。

  行业人士表示,其实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对整个食品行业触动最大,对食品添加剂行业影响也不例外。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食品企业必须拿到生产许可证,而在此之前只要拿到卫生许可证就可以了。正因为对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有许多严格,规模小的企业往往难以承受,只好逐渐退出。

  目前我国总共认可了2314种食品添加剂,其中,《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GB2760)里面提到的有300多种。而为了规范食品方面的问题,除了不断公布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以便管理外,卫生部还分批次公布了“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易食品添加剂”和“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的名单。截至目前,这份名单上共有169种物质的名称。

  “国外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没有这样烦琐,他们只你不该做什么,出了事情就重罚,杀一儆百。”福建味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劲松说。国内食品问题层出不穷,行业人士认为多头管理是一个重要弊端。

  “美国食品问题只有一个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而我们是多个部门管理,这样管理很难管清楚。”周振喜评价。卫生部在其网站上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有明确的说明,整个监管涉及到七个部门,其环节如下:卫生部负责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和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质检总局负责食品添加剂生产和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监管,工商部门负责依法加强流通环节食品添加剂质量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餐饮服务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工作,商务部门负责生猪屠宰监管工作,工信部门负责食品添加剂行业管理、制定产业政策和指导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卫生部有关方面曾表示,这样的监管链条各部门监管职责非常明确。“但是,这样的监管只是说法上明确,实际做起来很难明确,因为各个部门交界处就很难监管。”一位行业人士评论。

  2010年登上创业板汤臣倍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保健品的企业,该公司每年需要从包括食品添加剂厂家在内的原料厂家、配料厂家处购买产品。“对供货商我们要求很严格,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甚至对每一批购进的原料进行检测。为此我们要添置检测设备,以达标。”该公司副总经理梁水生表示,为了从供货商处进货安全,甚至还要出钱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

  汤臣倍健的做法成为现在食品企业的一个“标准动作”,食品企业加大对产品的检测投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今年6月份上海举办的一次食品添加剂及配料展会上,除了众多食品添加剂供应商成为主角外,一批兴致勃勃前来参展的安全检测设备厂商也成为重要角色。

  “我们的产品并不是检测食品添加剂含量的,而是帮助食品企业在不打开包装的情况下,检测食品中有没有金属。”上海太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惠小姐说。她所在的企业随着食品安全的热潮,销售一看好。

  6年前,惠小姐所在的企业还只做技术转让,但是看到市场需求,转而生产产品,在医药、食品乃至服装、玩具领域都有客户。“现在看来,由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提高,市场不断扩大,我们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惠小姐表示。

  6年前,这家公司一年销售30~40台检测设备,而今年,最高峰时,一个月就销售了40台设备,而且还有不少设备出口。

  “食品检测设备是企业的保险,有时它起的作用非常关键。”苏州孔雀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武成远说。

  作为添加剂生产企业销售负责人,武成远经常拜访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一次她去一家瓜子厂,发现这家瓜子厂的老板正在为产品被国外海关退回而发愁。原来,这家企业的瓜子被对方海关检查后,以含有糖精为由放行。“我的产品怎么会用到糖精呢?”这位老板百思不得其解,他仔细查看发现,问题出自自己用到的原料 甘草。

  武成远尝了一下面前的甘草,味道和正常甘草确实不一样。经过调查,原来,该企业在向农户收购甘草时,农户为了让自己的甘草甜味足,收购时能卖一个好价钱,在甘草上偷偷喷了糖精。这位老板本以为自己的产品完全是天然的,不含添加剂,结果却因为没有检查原料,在出口时遭受了严重损失。

  “我这位老板投入资金购买检测设备,至少在收购时抽检一下。”武成远回忆。她表示,检测设备甚至对他们这样的添加剂厂来说非常重要。对于供货商,她一是要看对方的质检报告,另外还要自己过一遍检测。“毕竟,我们是化工企业,原料一旦上生产线,出了问题事情就大了,检测设备能不重要吗?”

  “对于复配甜味剂生产厂商来说,要求公开添加剂成分的是致命的。”苏州孔雀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武成远显得有些悲观,“如果进一步要求公开配比,那么整个行业都有可能消失。”

  面对不断推进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受到最大的恐怕要数复配食品添加剂企业。复配食品添加剂,就是将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混匀而成。根据2009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食品安全法》,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能生产,而由于复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尚未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企业无法获得生产许可证,只能等待。

  “按照有关,这些企业获得卫生许可证的,还可以生产到年底,至少江苏省是这个政策。”连云港诺信食品配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宜民解释,“到年底之前,复配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或许能公布。”

  虽然还能生产,但是因为未来政策不明,企业销售受到很大影响。“我们的很多客户就是复配甜味剂企业,他们日子很难过。”武成远解释,很难用一种甜味剂取代蔗糖,往往要几种甜味剂配比之后使用口感才正好,比如我们喝咖啡用的饴糖,就是几种甜味剂混合的结果,因此在甜味剂行业,复配甜味剂企业有不少。

  当被问及对要求公开成分这件事怎么看时,复配甜味剂经销商、市胜利化工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标注添加剂成分在以前也是有要求的,但是不会要求所有成分全标注上去。“毕竟生产商研究出一种甜味剂配方需要好几年时间,如果公开了,知识产权怎么保障?”

  一种说法是新标准可能只要求公开成分,并不会要求公开配比。“但是如果按照目前的监管趋势发展下去,含量也很可能要求公开。”武成远分析。“生产商或许可以不向经销商公开含量,但是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零售企业是必须要公布食品中各种成分含量的,最后也是一样,复配食品添加剂厂商的秘密将被公之于众。”连云港东泰食品配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振喜进一步分析。

  “企业谁都是为了获利,复配甜味剂厂商的客户看到配方、原料都是现成的,还愿意花钱买吗?不如自己配。”武成远认为,在配方公开,而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不仅是复配甜味剂厂商,食品添加剂企业中的复配稳定剂厂商也同样面临着。

  郑伊健和梁咏琪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